答案:
(1)关键词“苟”(如果)、“法”(效法)、“循”(遵守)。(2)关键词“期年”(一年)、第一个“之”(到),状语后置句“令行于民”。
解析: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儿子,名鞅,姓公孙,他的祖先本来姓姬。卫鞅年轻时就喜欢循名责实、慎赏明罚的刑名之学,侍奉魏国宰相公叔座。公叔座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王推荐。正赶上公叔座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前往慰问他。公叔座说:“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杰出的才能,希望大王把国家的政务全部交给他处理。大王如果不听从任用公孙鞅,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国境。”公叔座死后,卫鞅听说秦孝公下达命令在全国内寻求有才能的人,将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卫鞅就西去进入秦国,通过孝公的宠臣景监求见孝公。孝公与他交谈,谈了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你用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国君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卫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方法劝说他,他特别高兴。”孝公任用卫鞅后,卫鞅想要变更法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有名声,做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有效果。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孝公说:“好。”“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国家就不必效仿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称王天下,夏、殷不更改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度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制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法度的命令。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它。”将要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太师公孙贾。第二天,秦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掉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人人富足。百姓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镇大大安定。于是任命卫鞅为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裕强大。孝公派遣卫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卫鞅埋伏士兵突然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回到秦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败,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削弱,(魏惠王)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献给秦国用来求和。然后魏惠王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座的意见啊。”卫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叫作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