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主体是劳动教育,需要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劳动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属于意义作用类主观题。回答此类问题注意从A(即主体:劳动教育)对B(即客体: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哪些方面产生作用思考作答。(注意落脚点在B上,即通过A怎样对B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第二步:读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可联系优秀文化作用。
有效信息②:开展三类课程→可联系教育的功能。
有效信息③:你劳动了吗式的问候→可得出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
有效信息④: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劳动意识、热爱劳动的习惯→可得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青少年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材料分析。
得分点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材料分析。
得分点③: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材料分析。
得分点④: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材料分析。
解析:
2、第二小问属于意义作用类主观试题,即A对B的意义(作用)或影响类主观题。这一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一般情况,这种类型的题目的思维方式:一:A是什么(A的含义或内容)。二:B 是什么(B的内涵或内容)。三:A的内容对B产生什么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