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全国甲卷)Word版含答案

作者 : admin    

收藏试卷 显示答案 下载试卷 纯净版 派生 全部添加至试题篮


一、 解答题 (共 4 小题) 收 起
图3中阴影示意的M地区曾经是湿地(沼泽),年降水量是年蒸发量的1.2~1.5倍,远低于英国西部和北部。在罗马时代,人们对M地区湿地进行了排水尝试,湿地仅得到零星开垦。17世纪,该地引入荷兰风车与水利工程技术,湿地得到成片开垦,经过几百年的开发,M地区已经成为英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图3

(1)分析M地区排水后能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8分)

(2)分析罗马时代和17世纪对M地区湿地开垦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8分)

(3)推测M地区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图4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C,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图4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导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8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
地处江西赣州市北部的兴国县,是我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和将军县,拥有苏园、军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众多红色旅游资源。1996年9月,在兴国“绕了个弯”的京九铁路正式通车,兴国终于有了第一条直通北京,迈向大江南北的大通道,经济发展实现第一次提速。2019年底,又有一条“绕弯”兴国的铁路昌赣高铁正式通车。“兴国弯”再次成为热点,兴国由此迈入高铁时代(图6)。2020年兴国县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左右。

图6
分析铁路开通对兴国县发挥红色旅游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2008年,新疆吉木乃县对拉斯特河谷近900公顷草原进行封育保护,如今这里林草茂盛,2020年春季,当地政府为防止封育区林草自燃,选择在青草萌发之前的1个月,投放1600头牛去吃掉积累的枯草和落叶,进行生物防火(图7)。

图7
说明采用放牛方式进行生物防火对拉斯特河谷封育区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二、 单选题 (共 4 小题) 收 起
医用注射剂瓶和用于加工它的玻璃管的生产过程对水、空气等环境条件要求严苛。世界最大的高端玻璃管生产企业德国某公司,通过对浙江丽水、四川成都、江苏无锡等地比较,最终选定在具有相关产业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丽水某山间小镇建生产厂;2017年,从德国进口高端玻璃管制成医用注射剂瓶的生产厂投产;2020年,高端玻璃管生产厂投产。据此完成1~3题。

1.该公司选择在中国建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原材料充足
B、市场广阔
C、技术先进
D、劳动力价格低

2.该公司最终选定在丽水建生产厂,看中的主要人文地理条件是()
A、基础设施
B、商业氛围
C、科研实力
B、配套产业

3.丽水山间小镇的生态环境也是吸引该公司投资的重要条件。这说明与大城市相比,该公司在山间小镇建生产厂,可以()
A、提高产品质量
B、降低车间环境净化成本
C、增加产品产量
D、降低废弃物处理成本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之后,德国宣布放弃核电而重点发展光伏发电。图1示意2014年某日德国电力总需求和电力净需求的变化(电力净需求量=电力总需求量-光伏发电量),据此完成4-6题。

图1

4.图1所示这一天所在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5.随着光伏发电量的增加,电力净需求量( )
A、全天性减少
B、时段性增加
C、时段性减少
D、不发生变化

6.降低夜间的电力净需求量,关键是发展()
A、火力发电技术
B、光伏发电技术
C、特高压输电技术
D、电能储存技术
增加屋顶的太阳辐射反射率可以减小建筑物增温幅度,降低城市气温,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此完成7~8题。

8.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降低城市气温最明显的是夏季()
A、冷锋过境日
B、低压控制期
C、暖锋过境日
D、高压控制期

7.下列功能区中,安装高反射率屋顶对城市热环境影响最大的是()
A、高密度居住区
B、文教区
C、低密度居住区
D、工业区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海面25米以内海域,图2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9~11题。
图2

9、判断图示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①④③
B、③①④②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10.图2所示④阶段珊瑚礁的形成过程中,海平面可能()
A、先升后降
B、先降后升
C、持续上升
D、持续下降

11.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主要原因是这里( )
A、岛屿众多
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受暖流影响
D、受东亚季风影响